乐文小说网 > 我在水浒捡尸成圣免费阅读 > 第171章 因祸得福,飞升

第171章 因祸得福,飞升


六月二十二,杨长向大理寺移交囚犯。

    上午完成交接手续,出了西华门辗转来到东角楼附近,他想寻之前的老店入住,而孙安与同行的士兵,则在城外等候接应。

    杨长刚走入客店大堂,就听到一个熟悉声音,此时正在与掌柜订房。

    “戴院长?”

    “杨杨总管?”

    杨长在大理寺交接期间,戴宗见了宿元景也来住店,他等了回话再赶回见宋江,却没想到能偶遇梁山老友。

    两人半年没见,杨长想了解征剿王庆是否顺利,戴宗也想帮宋江问沁州众人近况,正是相请不如偶遇。

    先后写下房间,两人就近寻了一间酒楼,点了酒菜边吃边聊。

    “蔡京派方知州陷害你造反?当初不是他举荐你做兵马总管?为何突然.”

    “多半是梁山时结了仇,这老狐狸故意把我留在沁州,估计想用官场手段陷害,好在沁州热心百姓举报。”

    “原来.”

    戴宗恍然大悟,心说这就是朝廷高官手段?真是软刀子杀人使阴招,回头见到公明哥哥,也要提醒他当心。

    “戴院长?戴院长?”

    “啊?总管说了什么?”

    “呵呵,想什么这么出神?你们在淮西作战顺利吗?”

    “没什么,我是替总管庆幸,至于淮西征讨王庆,战争在两天前已结束,不日就会班师回京。”

    杨长听完内心诧异,他记得王庆在四大寇中实力颇强,宋江这么快就完成了平乱?

    再仔细一想,平田虎只用了五个月,半年灭王庆似乎也合理。

    “兄弟们都还好吗?”

    “王庆实力强悍,带去十余万士兵折损半数,梁山众弟兄虽有负伤,但都没有性命之虞,不过.”

    “不过什么?”

    “之前招揽河北的降将,除乔道清和马灵两人之外,其余人或战死或伤病而亡”

    戴宗话到末尾,见杨长面露唏嘘。

    他以为会和征田虎一样,梁山也有头领会提前战死。

    毕竟自己出现改变了剧情,而起还截留在沁州数个猛将,没想到还是降将当了炮灰。

    等等,去年征剿田虎,先后死了五人,今年宋江征讨王庆,竟然一个没死。

    是我的原因?

    杨长暗自沉思之际,戴宗突然叫住他客气追问:“杨总管在京要留多久?我晚上见了宿太尉,明日便回军中送信。”

    “估计还要等几天,总得等大理寺审查结果,咱不能不明不白离去。”

    “也对,此次把蔡京架到火上,若是他想办法挡下此事,你以后可能日子不好过,要个结果也安心一些.”

    “是啊。”

    杨长虽在点头附和,但内心却不认为蔡京能轻松抹平。

    要是童贯打算出手帮一把,就会让王渊把方绅等人带走,并赶在回京之前灭口。

    只要人一死,就能把罪名全担下,还不会乱说话。

    可惜童贯、蔡攸要回京受赏,不会为了帮蔡京平事而横生枝节。

    再好的交情,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

    能帮忙拖延时间,已算仁至义尽。

    戴宗想起之前沁州分别,宋江因林冲等人不跟大队而恼怒,现在梁山大军平定淮西,回京必然也受大赏。

    杨长只得了八品官,而宿元景许诺宋江绯袍,那可是五品以上高官。

    想到绯袍对青衫,那种俯视的感觉,公明哥哥将是何等爽快?

    得让杨长多留几天!

    “梁山一众好兄弟,估计月末或者下月初回京复命,杨总管既然来了京城不如多留几天?大家在东京好好聚一聚,很多兄弟都念叨着你。”

    “我只能说尽量,你也知道身在官场,得听命令行事.”

    “呵呵,我也是建议,正事要紧”

    杨长此番还有事要办,偷到公主就会从速离开,哪有会专门留下跟你们聚会?但面上还得说客套话。

    戴宗见杨长打官腔,心说你真把自己当回事,沁州兵马副总管很大么?与秦明当初在青州差不多,等公明哥哥此番回朝,说不定能封个节度使。

    两人各怀心思,交情又并不深厚,于是潦草吃了一席,回到客店就各归各屋。

    夜幕降临,杨长换上朴素衣袍上街,提前到大内周边打探踩点,为后面入宫偷人做准备。

    他在沁州带人打猎数次,最终只刷到两支【伪装羽】,算上杨俭杀鸡得的那支存货,总共只有三根【伪装羽】,即便有雷龙处套到的大内草图,也不敢轻易浪费隐身道具。

    自己入宫会用掉一支,与赵福金出宫再各用一支,根本就没有多的可尝试,所以这厮慎之又慎。

    再者公主失踪,必然引得大内震动。

    杨长若待在京城期间行动,可能引起皇帝及宿元景怀疑,便打算等入宫面君之后,佯装回沁州制造不在场证明。

    他在东京待了五六日,把大内左右街巷走了数次,结果大理寺已叛斩方绅等人,都没等来徽宗的召见。

    赵佶在见完蔡京、宿元景,打算次日单独召杨长入宫,结果被宰相王黼要事绊住。

    王黼汇报的情况,比丈人见女婿强一万倍,即叛辽降金的将领张觉,在六月秘密向大宋投降。

    是的,他因误判了形势,不得已再叛金国。

    当初郭药师叛辽归宋,为大宋带去了易州、涿州,金人当时虽然打下了燕京,滦州(滦县)、平州(卢龙)、营州(昌黎)仍为辽将控制,这三个县隶属辽国南京道辖下平州(州级与县同名)。

    滦、平、营在长城以内,最东边就是榆关(山海关),平州地区就成为大宋的软肋。

    金国保留此地作为战略前冲,可随时随地轻松入关南下,所以这块土地是宋金谈判,争得最激烈的地方。

    徽宗心心念念,想保证长城防线的完整,他甚至宁可不要西京大同,都想拿全整个燕京地区,但金人最终没同意(辽西京大同在长城以北)。

    张觉迫于形势归顺金国,阿骨打听取了辽国大臣建议,封张觉为平州节度使,打算先稳住再慢慢处理。

    随着阿骨病逝的消息,天祚帝也西北骚扰的消息,以及败走燕京的辽国大将萧干,在奚人地盘上自立为皇帝等消息,让张觉产生了严重的战略误判。

    (奚人地盘即燕山以北,原辽国中京南部区域,势力范围与燕京、平州接壤)

    辽国争权夺位非常严重,张觉下意识认为阿骨打的离世,会让金国会陷入内乱和颓废,残辽势力有可能死灰复燃,便杀了吴乞买派来平州的辽国大臣,并举起造反大旗响应萧干。

    萧干当时由于缺粮,不敢北上去招惹金人,反南下寇袭燕京一带,后为郭药师击败不表。

    张觉举旗叛金不久,才发现萧干成了‘纸老虎’,他想反悔已经来不及,为了后路只有选择降宋,遂遣使秘密见了王安中。

    宋金盟约有规定,要求双方疆界不得更改,也不能接纳对方叛将,接纳张觉就等同背盟,王安中不敢做主,便将说客秘密送到东京。

    大宋在收回燕京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和让步。

    现在能轻松收回平州,宋徽宗自然是动心了,却遭到以赵良嗣为代表的朝臣反对,虽然反对的声音不算多,但足够激烈及有理有据。

    赵良嗣多次出使金国,知道金军战斗力何等强悍,他预判到宋金之间会开战,所以在收回燕京后主动请辞,但却没有被徽宗所批准。

    赵佶沉浸在千古一帝幻想中,表面上对赵良嗣的意见肯定,却瞒着群臣给燕京副守詹度去信,而且还是一天连发两封指导信。

    其一,徽宗让燕京群臣坐山观虎斗,他认为金人会发兵征讨张觉,徽宗想检验张觉的本领如何,有没有郭药师那样能打,以及金国的反应是否强烈。

    其二,让詹度秘密招揽张觉,但表面上要对金国装作无事发生。

    当时金国正在权利交接,吴乞买要处理很多内部事务,听说张觉造反但不知他降送,就派中京附近军队前往问罪试探。

    由于金军人数太少,平州各地的防御做得很充分,于是虚晃一枪就撤走。

    张觉利用金人撤退大做文章,扬言是自己斩将杀敌大败金军,并派快马火速往东京向徽宗报捷。

    徽宗闻言喜不能自己,他没等詹度等人核实情况,当即封张觉为泰宁军节度使,命滞留东京的使者李安弼带回圣旨,还用金花笺御笔写信安抚,让张觉兄弟亲自转交。

    关于接纳张觉这件事,朝中大臣知道得并不多,赵良嗣仍是坚决反对,他激动要求斩杀李安弼,最终触怒赵佶,被贬官流放郴州。

    赵佶处理完紧要手头事务,在六月最后一天召杨长入宫面圣。

    杨长入宫给引路太监使了银两,不停向他询问大内的建筑布局,确认与草图上有多少差距。

    辰时到达睿思殿,君臣见礼之后,杨长肃立于阶下。

    赵佶以丈人看女婿眼神,一脸慈祥地望着杨长,笑着招手曰:“杨卿近前一些,伱看看这屏风写了什么?”

    “臣遵旨”

    杨长不知什么意思,向前数步走到屏风背后,赫然看到上面写着:光明天尊、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

    “陛下,您这”

    “杨卿不要多想,此是当初你还在梁山,在元宵夜闹京城之时,有人潜入此地刮掉‘山东宋江’四个字,朕后面又新题了卿的名号。”

    “原来是这样,臣这名号是天书上.”

    “不用解释,你为国锄奸,朕心甚慰,去年征讨田虎前,朕就许诺好好立功,回京将有宝贝厚赐,现在就要兑现诺言。”

    赵佶言罢悠然一笑,杨长听后慌忙作揖行礼,心说别不是要赐婚吧?同时低头铿锵回应:“多谢陛下。”

    “朕的宝贝即茂德帝姬,其美貌天下无出其右,今特赐婚招杨卿为驸马,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呃”

    杨长早就猜到,但却表现得很震惊,随后即露出为难表情,拱手再拜:“回禀陛下,臣已经”

    “朕知道你已娶妻,之前就让宿元景劝过,但他好像没能成功,所以今日才亲自指婚,难道卿不愿意?”

    “不是,臣受宠若惊。”

    赵佶问到此处,杨长只能敷衍回答:“当时并不知是帝姬,否则拙妻弓马娴熟会武艺,偶尔还帮臣分担军务,若不提前知会恐生事端,请给臣时间回沁州处理,处理好再回京迎娶帝姬。”

    “要多久?”

    “两个月?”

    杨长伸出两个手指试探,心说哥们过两天就把公主偷走,看你到时拿什么嫁给老子。

    “那好,沁州距离京城不近,卿来回都要不少时间,你慢慢处理,朕不急。”

    “多谢陛下体恤。”

    “按惯例驸马本该留任京城,但听说你能治军且颇有政才,朕不愿意埋没人才,你与茂德成婚之后,继续为朕治理沁州。”

    赵佶的话没有假,历代帝王为限制公主权利,一般不会让驸马掌握兵权,现在之所以让杨长继续带兵,是因为赵福金儿子已快两岁,此时留京城容易招来闲话。

    东京人多、官多、好事者也多,赵福金出嫁必定就会抛头露面,她儿子也就会出现在大众视野,即便那就是她与杨长所生,可管不住外人胡说八道。

    如果先在沁州过渡两年,再调回京城就不会有这烦恼。

    杨长深谢厚恩,后又抬头补充说道:“沁州刚经历战乱,百姓亟待休养生息,请陛下甄选廉洁知州,别再向方绅那般.”

    “哈哈。”赵佶捋着胡须回应道:“驸马尽管放心,沁州不会再派知州。”

    “臣不懂”

    “所谓一事不烦二主,闻焕章夸卿文武双全,既然沁州亟待休养,驸马擒获反贼有功,朕决定加封你为武略大夫、沁州观察使兼兵马总管,该州军政都由你做主。”

    “谢陛下。”

    这对杨长完全是个意外,慌忙对着‘老丈人’行拜礼。

    离开睿思殿前,赵佶命让身边的黄门,带杨长一起出大内,到吏部办相关手续。

    武略大夫为正七品军衔,观察使却是正五品正任官(正任官即有实职,寄禄官多为遥领虚职)。

    赵佶知道方绅不是反贼,却为蔡京平事而当反贼处理,杨长却因祸得福飞升至五品高位,穿上了宋江心心念念的绯袍。

    七月初一,杨长领了观察使官袍,故意穿上骑着高头白马招摇过市,他要制造不在场证明。

    顺着主街一路向东,穿过旧曹门行至外城。

    当快要抵达新宋门时,被几个故人远远发现。

    走在右边的两人,也是骑高头大马的宋江与卢俊义,杨长则被嘴拙擅射的花荣先看到。

    “哥哥快看,前面那人好像是杨长!”

    “嗯?还真是照夜玉狮子,不对”

    “怎么了?”

    “他衣服颜色”

    (本章完)


  (https://www.xlwxsww.com/1986/1986364/1111093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sw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