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明末之定都上海 > 第五十三集西洋镜

第五十三集西洋镜


十月初一,下午,汉中城南门外

  宝物造好以后,王启年就一直火急火燎地催促起程,生怕耽误了瑞王府的大买卖。

  总算一切准备就绪,从铜钱坝直接装船,一天的功夫,顺着黑龙河向南八十里到达汉江,在沔县码头休息一夜,第二天早上,天不亮就开船,沿着汉江东下一百里,就是汉中府城。

  紧赶慢赶,到达汉中码头停船卸货时,太阳已经西斜。

  一行人押着货物还没到城门口,远远的蓝采和就看到了一个熟人。

  他扬手招呼道:

  “嗨,梁大哥!”

  那人便是蓝采和穿越第一天,给他直接盛了两碗粥的县衙杂役梁老二。

  这时,梁老二也认出了人群里的蓝采和,他把手里的红缨枪扔给同伴,抢步上前,对着蓝采和上上下下,下下上上打量了好几遍,嘴里啧啧有声:

  “行啊,兄弟,看你这一身打扮,定是发达了!

  施粥那天,我一眼就看出兄弟你定然是个有出息的,果不其然呐。

  跟老哥说说,你这是谋了个啥差事?”

  蓝采和笑道:“发达倒没有,在矿山上混口饭吃罢了。”

  又问:“梁大哥,你咋又跑来看城门啦?”

  梁老二大倒苦水:

  “嗐,县衙杂役真不是人干的活儿!

  这不是南门有个弟兄请假回家结婚去了,

  李头就让我过来顶几天班。”

  城门口颇为热闹,进出车马也多,蓝采和不便多说,就抱歉道:

  “梁大哥,我今天手上还有事,就没法请你喝酒了,”

  转头对小橘子道:“取二两银子给梁大哥,算是咱们出的酒钱。”

  小橘子自然也是认识梁老二的,只是并无好感。

  她撅着嘴,慢吞吞扔了一块银子过去。

  梁老二伸手一把抄住,先在衣襟上蹭了蹭,才眉开眼笑的收进怀里,拱手道:

  “谢了啊,兄弟!以后有事,只管招呼一声。”

  他抬头望见蓝采和身后车上的大木箱,随口问:

  “兄弟,这是家里死了人?”

  蓝采和一瞪眼,佯怒道:

  “会不会说话啊你!

  小橘子,去把那二两银子再拿回来。”

  小橘子率领孟三孟四一拥而上,立时围住了梁老二。

  梁老二慌忙陪笑,一手护住怀里的银子,一手在自己嘴上抽了两下:

  “兄弟莫急,都怪哥哥我长了一张臭嘴。“

  末了,还是忍不住好奇,指着那木箱问道:“你这不是棺材?“

  蓝采和笑道:

  “别胡说!这里面装的可是天下独一份的宝贝。“

  进了城,很快就到了王启年新置办的铺面跟前。

  两个铺面虽不挨着,但却相距不远。

  头一个铺子卖铁器。

  店铺里人来人往,货物进出不断,显然生意很是红火。

  掌柜迎出来,将众人接入后院。

  后院不算小,不过多数房间都做了仓库,堆满了货品,剩余几间房,住着铺子里的伙计。

  这个掌柜姓赵,四十来岁的样子,据说是王启年一个小妾的父亲,所以从辈分上来说,算是王启年的小老丈人。

  赵掌柜泡了茶,殷勤地请王启年坐下,道:

  “路上辛苦了!东家口渴了吧?赶紧喝杯茶。“

  王启年笑问:“生意怎么样?我看前面挺忙的。“

  赵掌柜满脸是笑,颇为得意:

  “谁说不是呢。

  这个店铺位置好,又敞亮,

  再加上咱家的货品齐全,价格实惠,

  这每天啊,都是从早忙到晚,

  顶少也有五六百两银子的进项。“

  王启年听了,微笑点头,表示满意,又问:“那家店咋样?“

  另一家店原本是吴山涛的“洪泰银楼“,接手过来以后,如今卖的还是珠宝玉器,金银首饰,还有一些比较贵重的绫罗绸缎。

  当然,这些货物成本很低,大部分都是从闯军老营那里拉过来的战利品。

  赵掌柜道:

  “那边的生意更忙。

  只是大都是些零售顾客,每天的进项倒是不如这边。“

  如此说来,单单这两个铺面,每个月就能够带来两三万两银子的销售收入,实在是超乎预期的好。

  王启年和蔼地勉励道:“不错不错,赵掌柜干得不错。“

  得到女婿的表扬,赵掌柜顿时感觉浑身骨头轻了一半,忙拱手作揖:

  “应该的,应该的,东家谬赞了。“

  给众人又续了一圈茶水,赵掌柜突然想起一事,禀报道:

  “前两天有一事,颇为蹊跷,不知东家知道了没有?“

  王启年摆手道:“啥事?你不说我咋知道。“

  “前天有个自称汉中卫指挥使衙门的管事,

  过来传话说,他们刘指挥使看上了咱们这两个铺面,

  希望原价转让给他。“

  一听这话,王启年勃然大怒:

  “他放屁!老子好容易才托门路买到的店面,凭啥转让给他。“

  一旁喝茶的蓝采和也觉得奇怪:

  “这两个店面不就是查抄他们汉中卫指挥使的家产,

  然后才拿出来拍卖的吗?“

  赵掌柜解释道:

  “是这么回事。以前的汉中卫指挥使叫吴山涛,

  听说是他得罪了三边总督洪承畴洪大人,所以被抄家下狱。

  如今的指挥使叫刘忠义,是原本的指挥同知。“

  王启年冲着蓝采和摊摊手,无奈道:

  “你看你看,这才几天,就有人盯上咱们了。“

  然后交代赵掌柜,要是那人再来,不要理会,让他直接去找东家交涉。

  故地重游,蓝采和带着小橘子三个人还有白素素白亮亮姐弟俩,又住进了邓记客栈。

  只是现在兜里有钱,就没有再住普通客房,而是包了一个僻静的跨院。

  王启年晚间是要回家的,所以院子里的七八间房子,足够他们几个人住。

  晚餐要招待过来看货的周福生,王启年就在邓记酒楼安排了一桌饭。

  邓记酒楼是一座木质的临街二层楼,有些陈旧,一楼是大厅,二楼是雅间。

  小包间里面,陈设很简单。

  门口是水盆架和衣架,然后有一个小橱柜,上面放着茶具茶点,再就是临窗一张方桌,不大,刚好够四个人小酌。

  周福生和王启年都是汉中商界响当当的大人物,邓记的东家邓通也忙不迭地过来陪同。

  这邓通四十来岁,长得很像他儿子,细高精壮,练过几天拳脚,一双三角眼,颇为有神,脸上长着一个大大的鹰钩鼻子,很有猫头鹰的气质。他开着车马行,长期和走南闯北的马帮生意人打交道,脾气也变得粗豪,在汉中城的三教九流里面交友广泛,人缘颇佳。

  周福生长得肥胖,踩着吱吱呀呀的木楼梯上得楼来,几个人招呼已毕,王启年便神秘地向他们介绍了蓝采和。

  说蓝采和乃是在太白山极顶修仙得道的高人,这次带来的宝物,便是蓝道长施展法力,辗转从万里之外的欧罗巴搬运所得,名曰“西洋镜“,世间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周福生笑道:

  “哈哈王老弟,你只管吹牛皮,

  即便诓了我也没用,人家瑞王府的人啥没见过?

  他们眼睛里可是不揉沙子。“

  邓通也道:“多说无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王启年便不废话,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四个人吱吱呀呀地鱼贯下楼。

  西洋镜就立在跨院的堂屋里。

  镜子二尺宽,六尺高,黄花梨做成的边框和底座,看起来气势逼人。

  周福生和邓通齐声惊呼!

  镜面明晃晃的,站在前面的人,全身上下都在镜子里面纤毫毕现。

  大明人虽然都有小铜镜,但他们哪里见到过从头到脚的自己?

  制作这面全身穿衣镜是蓝采和的突发奇想。

  此时看到二人的夸张反应,自是心中得意。

  惊呼以后,一行人又吱吱呀呀地回到包间。

  酒菜都是安排好的,很快就端了上来。

  既是熟人,大家就没有太多客气,相互敬酒,各自喝了一杯之后,就开始慢慢吃菜聊天。

  周福生一边夹菜一边说道:“老弟,你这西洋镜要卖多少银子?“

  王启年道:“总要一万八千两的样子。“

  周福生咂咂嘴道:

  “啧啧,这个价钱可不小啊,我得给你好好想想办法。“

  王启年拱手道:“全赖周兄帮忙了。“

  邓通在一旁边吃边听,这时候插嘴进来:

  “老周你莫要装样子。

  这样的宝物,不要说见过,简直是闻所未闻,哪个有钱人不想要?

  再说了,要是在汉中实在找不到买家,咱就拿到江南去出手,

  保不准还能卖个双倍价钱回来呢。“

  周福生大大摇头:

  “老邓,你莫要着急嘛,一两万两银子也不是个小数目。

  你要知道,咱汉中府是个小地方,合适的买家不好找。

  又要有银子,还要信誉好,

  除了瑞王府,恐怕再找不到第二家了吧。“

  王启年道:“让周兄费心了。不过事成之后,茶水钱我是要给的。“

  然后两人就茶水钱的多少,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

  周福生想要一成,王启年只给一分,反复拉锯,老酒喝下去三五斤,最后才达成协议。

  只要买卖成交,王启年就付三百两银子的茶水费。

  周福生自是非常满意。

  酒足饭饱,他哼着黄色小调,摇摇晃晃,吱吱呀呀地,下楼回家去了。


  (https://www.xlwxsww.com/2052/2052691/1111105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sw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