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画屏美人全集 > 第83章 坦诚

第83章 坦诚


二人纵马并未有太久,  不过一两刻的工夫,将胡大他们远远甩在身后以后,便寻了个地方暂时停下歇息。

        秋芜虽也被马颠了,  但因透了气,身心舒畅,一点也不觉得疲累,  在道边走了片刻松乏筋骨,很快便恢复精力,  再坐上马车时,  已不再觉得疲乏无力。

        接下来的几日,  她每日都趁着晌午时分,  抽出些时间,  跟着元穆安一道骑马。

        最初的两天,元穆安都像第一回那样与她同乘一骑,  带她感受旷野的风光与纵马的欢畅,  待她完全适应,  不再害怕后,便向她讲解要领,  试着让她独自骑行。

        骑累了,  二人便在道边歇下,  等着落在后面的胡大他们。

        一路上骑马,难免靠得太近。

        元穆安正当壮年,  有时情难自禁,  忍不住凑近了想吻秋芜的脸颊。

        秋芜自然要抗拒,只是抗拒的同时,  偶尔也会感到浑身上下一阵阵发软,  连腰都直不起来,  若不是被马颠着,稍有不慎便会跌落下去,迫得她不得不打起精神撑住自己。

        好在元穆安有分寸,亦费尽心力克制着自己,每每在她拒绝不满之前,便自觉退开,独自消解,这才能维持表面上的相安无事。

        很快,秋芜便学会了独自骑马,尽管技艺不够精湛,却已不再需要与他同乘一骑。

        没了亲近的机会,他心中颇有些失落,但见她骑马时,眸光熠熠,神采飞扬,少有的生动活泼,让她整个人都变得开朗了许多,又觉得不论怎么忍耐都是值得的。

        在他面前,她很少有这样放松自在的时候,他珍惜这样的机会,更打心底里希望她以后都能这样毫无负担地与他相处。

        不知不觉中,他们行过兰州,沿渭水东去,进入岐州,只要出岐州,南向跨过渭水,便要临近京城。

        元穆安每日与心腹们消息的往来越发频繁,情绪也跟着一日比一日低沉,尽管面对秋芜时,尚能显得自如,但有时一转身,原本柔和的眼神便会迅速冷却下来,漆黑的眼瞳间仿佛凝了一层寒霜,令人胆寒。

        秋芜自觉了解他的脾性,哪怕他有意克制,她也很快就察觉他的变化。

        她隐约能猜到这与他近来一直假装受伤的事有关,随着他们离京城越来越近,有些事恐怕已经近在咫尺。

        这些日子以来,他们二人朝夕相对,她能清楚地感觉到内心的坚冰消融得更快了。

        远离京城的元穆安,身上少了许多伪装与戒备,没了过去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不敢抬头直视的气势。

        他会尽力克制自己的脾气,以平和的态度面对她和她身边的人,也会时时照顾她的情绪,不强迫她做不想做的事,甚至还会试着敞开心扉,一点点将自己过去的经历、所思所想向她坦白。

        他说起过当年带兵在大漠深处行军遇上大风沙,差点丧命的事,也说起过少时学骑马时不慎坠落,被拖行数丈远,划破整个后背的衣物,差点被碎石扎进后脑的险情,亦说起过后来在行军途中,偶遇水患,他带着人帮忙抗沙袋加固河堤,得到当地官员的感谢,却差点被有心人利用,歪曲成有意结交朝中官员的事。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他从不曾向别人提起的往事。

        她就是再铁石心肠,也不得不承认,他真的变了许多,已不再是当初那个高高在上,一点也不会顾及她,只将她当作闲时消遣的他了。

        可是,他近来的心事涉及朝政,她不该问,更没有资格过问。

        尽管心防已经松动,但她始终无法真正放下顾虑。她也不知道,他这样的变化,会不会只是一时的,只是因为远离京城,暂时无人知晓他的身份,才能如此放下架子,又或者,会不会时间久了,他感到倦怠了,便又会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也不知元穆安是不是猜到了她的顾虑,一路行来,再没有问过她能不能答应跟他回宫的话。

        横渡渭水的那一日,秋芜跟着元穆安先行骑马,来到河边,望着结了薄冰的河流如一条银缎一般,横亘于广阔平坦的土地上。

        这一段正是河道最窄处,不过三五丈的距离,中间还有几处泥沙沉积而成的小沙洲,因此,不必乘渡船,更无须泅水,只需骑马涉水而过便可。

        等胡大他们赶上来的时候,二人下马,将缰绳拴在河边一块巨石上,让两匹马儿低头饮水。

        “芜儿,”元穆安沉默片刻,望向京城的方向,忽然开口,“若九弟出了事,你……会怪我吗?”

        这是他闷在心里许久的话,随着离京城越来越近,他终于忍耐不住,问了出来。

        若是从前,做任何决定之前,只要于大局有益,能稳住朝堂,他都不会犹豫,更无须询问任何人。

        可是,此事事关元烨,他知道元烨在秋芜心里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即便他对此一直心存芥蒂,隐隐嫉妒着元烨,还是必须事先向她坦诚。

        他是个言而有信之人,既然说过以后都会好好待她,就没理由再瞒着这件事,就是再难开口,也必须告诉她。

        总好过事后再让她知晓真相,将两人之间好不容易拉近的距离再度推远,直至再也无法弥合。

        “九殿下……”秋芜喃喃一声,不禁有些恍惚。

        说来也怪,不知是不是因为离开京城前,元烨已再不是当年那个天真无邪、毫无心机的少年,与她之间的关系亦已破裂,这一年来,她很少想起他,此刻骤然提起,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元烨只是个毫无根基的皇子,他会出什么事?元穆安这样问,难道是在暗指京中即将发生的变故与他有关?

        想到这儿,秋芜一个激灵,也顾不得避讳,直接问:“郎君,是不是九殿下做错了什么事?”

        有容才人的恩情在前,又有十年的朝夕相处在后,其中的感情并非几次争吵就能抹杀,提起元烨,她仍旧会感到心软。

        元穆安见她的神情间有毫不掩饰的担忧,原本就悬在嗓子眼的心往下坠了坠,迟疑一瞬后,缓缓道:“他私下勾结了我母亲,意图除掉我,再取而代之。”

        四下无人,只有薄冰下的水流声与耳畔拂过的冷风声回荡不休。

        “郎君……”秋芜惊愕地看着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好半晌才反应过来,“此话当真?是否已有了确凿的证据?”

        “已然查实。”

        此种细节,元穆安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言简意赅地说出这四个字。

        秋芜亦无须多问,便知事情已确凿无疑。

        元穆安向来习惯将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此次布下这样大的局,必是已有了万全的把握,她实在无须怀疑。

        况且,此时的他已是登临天下的一国之君,再不是刚以宫变逼迫太上皇让权时,地位不稳的太子。

        那时的他忌惮下面几个与他一样流着皇家血脉的亲弟弟,现在的他却没必要再将毫无根基的元烨视为眼中钉。元烨本就是他用来向天下人演一出兄友弟恭的戏的棋子,他又怎会急着赶尽杀绝?

        只是,想到离开前,最后一次见到元烨时,他阴沉郁结,全无少年意气的样子,她忍不住有些愧疚。

        “若不是因为我,他也不见得会与郎君生出这样的嫌隙……”

        想当初,尽管元穆安打心底里看不上元烨,但至少愿意做些表明工夫,而元烨更是一心敬仰元穆安这个兄长,将他对自己的好一点一滴都记在心里,感激不已。

        若不是她瞒着他与元穆安暗通款曲,这兄弟二人兴许仍旧维持着兄友弟恭的状态。

        元穆安闻言,皱了皱眉,道:“与你何干?若不是你,他——”

        话音戛然而止。

        他忽然想起,若不是秋芜,他不见得还会留下元烨。尽管他当时的确想着要在皇室子侄中挑一个出来,好好护着,以扭转宫变给他带来的恶名,可那个人并非一定要是元烨,从旁宗子弟中挑反而更加安全。

        他本想说,若没有秋芜,元烨兴许早已被他除去了。

        可是,方才那一瞬,他忽然不想在秋芜面前提及自己残忍冷酷的一面。

        “他本性如此,即便不是因为你,将来也不见得能安于闲散亲王的身份。”

        他不喜欢秋芜这般为元烨感到愧疚,以前如此,现在也一样。若秋芜当真会因为元烨而对他生恨,他觉得自己一定难以忍受。

        秋芜经他这样一提醒,愣了愣,慢慢回过味来,察觉到元穆安的不快,正待说些什么,却听身后传来一阵动静。

        “娘子,袁郎,奴等来了!”胡大情绪高涨,一边挥鞭,一边扯着嗓门喊。

        元穆安像是不敢再听到秋芜替元烨辩解,或是责怪自己的话,在她开口前,先转身行到拴马的巨石边,解下缰绳,牵着马过来,道:“走吧,先渡河。”

        秋芜张了张口,眼见他默不作声地翻身上马,也没继续说,而是先跟着上马,跟在他的身后,朝结了薄冰的河面行去。

        元穆安虽情绪低落,却仍旧随时注意着她。

        他骑马走在前面,一边仔细脚下,一边回头告诉她哪儿要当心,哪儿不能踩,哪儿要防着马蹄打滑,丝毫不敢懈怠。

        一直到彻底渡过那一片河面,才暂时松了口气。

        他低垂着眼,抚了抚□□马儿的鬃毛,似在安抚马儿,又似在安抚自己。

        秋芜静静看着他,方才的震惊与伤感也渐渐平复下来,见胡大他们还未到河边,方轻声道:“我非圣人,自无法对众生一视同仁。可若他当真犯了滔天的大罪,郎君要依律处置,亦是情理之中。”


  (https://www.xlwxsww.com/943/943282/704211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sw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s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