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秦:无双圣孙,开局掌掴祖龙 > 第四十三章 大秦崩溃的真正原因

第四十三章 大秦崩溃的真正原因


  

鲜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即便是他大父嬴政也不行。

他虽然想说些什么。

来提点赢仙。

但思来想去。

还是觉得把心里话说出来。

不太合适。

于是只道:

“少公子既然对蒙恬将军北征之事感兴趣。”

“那你我便聊聊。”

“北征之事好了。”

言罢。

萧何立身而起。

从大堂里取出一副牛皮地图。

摊开放在地板上。

指着咸阳一直往上划直到云中停下。

划到这。

萧何抬起头凝视赢仙。

意味深长道:

“少公子。”

“此线便是当年蒙恬将军北征所行之路。”

“您可曾看出些端倪?”

“呃...这如何能看得出?”

“萧先生不妨说的再明白些。”

赢仙看的一头雾水。

听得更是不知所云。

光凭这一条线。

能看出什么?

然而面对他的疑问。

萧何却是神秘一笑。

接着指向荥阳方向道:

“公子,此地乃是敖仓。”

“为当年皇帝灭六国之时的屯粮地。”

萧何一边说。

一边将手指向荥阳上方的黄河。

随后向右不断延伸。

渐渐地。

一整条黄河。

分散成了大大小小数个密集的水网。

迁延至各地。

甚至泗水。

都有其分支。

萧何指着黄河的各个支流笑道:

“公子若想真正看懂北征。”

“首先就必须明白。”

“这些河流所代表的意义。”

“昔日,王翦大将军带六十万大军。”

“与楚将项燕于此地对峙。”

“公子可知为何选在此地?”

萧何手指向了地图上的平舆方向。

闻听此言。

赢仙疑惑道:

“难道是因为平舆离淮水较近?”

“不错,正是如此。”

萧何点了点头肯定了赢仙的回答。

而后接着道:

“少公子。”

“两军交战。”

“粮草接济最为重要。”

“当年王翦将军之胜。”

“非为项燕急于求战。”

“而是楚国国力不济。”

“无法支撑大军与王翦将军对峙。”

“什么?!”

赢仙听闻面色微愣。

还有这种说法?

“楚国何以连四十万大军都无力支撑?”

“我大秦可是维持六十万啊!”

听到这话。

萧何苦笑道:

“少公子恐怕不明白。”

“四十万大军日耗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维持如此数量的大军。”

“与秦对峙已是耗尽了国力。”

“非是项燕鲁莽轻敌冒进。”

“若在这么耗下去。”

“恐怕四十万士卒都得饿死在平舆。”

“说到这。”

“想必公子已经明白。”

“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了。”

“那么。”

“就以这一点继续。”

“为什么王翦将军要选在平舆下寨?”

萧何说到这。

又看向了赢仙。

后者一脸茫然的摇头。

对于军略之事。

赢仙实在是没什么天赋。

地图在他眼前。

根本形成不了一个有效的概念。

而萧何这时。

却将手指向了地图上的淮水。

而后逐渐向上滑。

直到滑到荥阳方向。

“一条线!”

“先生莫非是想说!”

“王翦将军于平舆下寨。”

“是因为敖仓之粮可通过水道直接运到前线?”

“不错!”

萧何总算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并笑道:

“少公子。”

“粮草补给的运输。”

“陆运与水运。”

“其效相差如天地!”

说到这。

萧何又将手指。

指向了蒙恬北征的河套地区道:

“少公子。”

“在了解了这些事后。”

“您在看看这张图。”

“哈哈,萧先生!”

“吾以知矣!”

赢仙一脸恍然大悟。

紧接着将手指向云中后方的黄河。

笑道:

“先生莫非是想说。”

“蒙恬将军北征亦是依水扎寨吗?”

“哈哈哈...”

“公子请恕何无礼。”

萧何被赢仙这番言论给逗乐了。

一边赔罪一边忍俊不禁道:

“若公子去过黄河上游。”

“便知蒙恬将军与公子所提之事。”

“毫无瓜葛。”

萧何说完。

手指向云中后方的黄河流域道:

“此地水流湍急。”

“休说舟船。”

“只怕龙王来了。”

“也要被波涛吞噬。”

听到这话。

赢仙一脸古怪道:

“先生,您究竟要说什么?”

“难不成蒙恬将军北征之粮。”

“皆乃陆运乎?”

赢仙本来只是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却不想萧何竟然点头同意了他的回答。

而后怅然失神道:

“北征一战。”

“几乎是整个大秦。”

“在为蒙恬将军运送给养。”

“好好看看皇帝兴修的直道吧。”

“何以如此夸张?”

“蒙恬将军所部不过三十万人。”

“昔年王翦将军还用了六十万啊!”

“且不说这些。”

“北征大秦已然一统。”

“当年灭楚大秦还尚未拥有九州。”

“难不成。”

“以先生之言我大秦统一后反不如初?”

赢仙被这话说的。

大为不解。

急欲让萧何说个明白。

什么叫整个大秦都在为蒙恬输血?

难道三十万人吃的比六十万还多?

“哎...公子,此言差矣。”

“北地与内地民情环境皆不同。”

“昔年大秦纵横六国。”

“之所以无往不利。”

“不仅仅是有敖仓相助。”

“另一方面实则是地利。”

“公子试想六国谁人不以耕种为本?”

“大秦军队所过之处。”

“粮草即便不济亦可就近征集。”

“但北地何人耕地?何人种田?”

“公子可曾想过这个问题?”

听到这话。

赢仙愣住了。

眼眸死死地钉在面前的地图上。

萧何的眼光。

何其毒辣?

匈奴皆为游牧。

何来种田一说?

军队缺粮只能挨饿。

抢都没处抢。

可不得给他们输血吗?

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赢仙忽略了。

“一石粮。”

“若从内地运往云中。”

“费时不说沿途的损耗亦是巨大。”

“往往一石粮运到当地。”

“可能只剩下几粟尔。”

“少公子。”

“现在,您明白了吗?”

赢仙听到这。

彻底呆住了。

怪不得要移民戍边。

怪不得要修长城。

怪不得要修直道。

原因是根本打不起这场仗。

别看是三十万人跑到河套。

这沿途的损耗。

可比王翦当年的灭楚之战大得多了去了。

直到此刻。

赢仙这才明白。

后世汉武。


  (https://www.xlwxsww.com/1062/1062352/5157685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xlwxsw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lwxsww.com